在合肥市肥东县境内的长江东路上,巍然屹立着一座神态威严的包公铜像,它是这座城市珍贵而又显著的地标。肥东,作为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出生地,在这里,包公文化及精神早已融入当地人的文化血脉。如今,更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。多年来,肥东县一直精准发力,为包公文化繁荣加足马力,在全领域提亮肥东文明底色上下足功夫。◢
从往至今,且说包公故里
肥东县素有“吴楚要冲 包公故里”之美誉,包公传说、包公旧居、包氏祠堂等遗迹至今依然镌刻在这块土地上,执法如山、刚正不阿的包公廉洁基因流淌在肥东儿女的血液里,塑造着清廉的肥东品格。2021年,《包公故事》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包氏宗祠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作为包公的出生地,肥东县包公镇上有两个带“包”字的村庄。小包村是包宅所在地,有花园井、荷花塘、凤凰山、衣胞庙等古遗址。其中“一井一塘”尤为出名,延续至今仍在使用。花园井井筒上部为近人重修,下部仍为宋井风格。井圈为圆形麻石做成,井口内径50厘米,外径110厘米,井壁是由青砖平切砌成,井周围现用青石条铺成,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。
井水清冽甘美,宜粥宜茶,久旱不干,包公即喝此水长大。此井又名曰“廉泉”,相传纯良百姓饮用此井水会有甜味,而贪官污吏饮用后却会口干舌苦,腹疼难忍。还有一塘名“荷花塘”,又名清净塘、清明塘、清莲塘,塘水清澈,游鱼可数。
包氏宗祠位于大包村,重建于光绪年间,以祀包令仪始祖。两进三开间,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。包氏宗祠的前厅大门贴有对联,“忠贤将相,道德名家”八个大字格外显眼。今存包拯《奏议》10卷,院内有18个台阶的楼梯,据说每一台阶代表一个修祠堂的人,楼梯也可作瞭望台。二进正厅中间安放包拯坐像,王朝、马汉侍立两旁。塑像两侧祭奠包氏板谱,每逢大年初一、正月十五,家族后裔敬祖拜尊,香火缭绕,人流不绝。据了解,论辈分,他们这里最小的包公后人是包公第39代,最大的是包公第30代。目前,在包公镇大包村、小包村有包公后裔数千人。
千余年来,合肥地区流传的包公传说故事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,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有句关于包公的老话“亲为亲,邻为邻,包老爷卫护合肥城”,一提起便会让老合肥人感到十分亲切。包公传说故事主要依靠口口相传,其次为散见于文字记载的各类书刊,以及说唱、话本、戏曲、书场等形式保存下来的演义传说故事等,合肥历代地方史志对此也均有详尽记载。包公故事在合肥周边地区世代相传,寄托着家乡人民对包拯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和爱戴,寄托着人民对这位嫉恶如仇、体察民情的历史清官的敬仰与赞颂。
如今在肥东高速道口,耸立“肥东 包公故里”6个大字;长江东路肥东境内,神态威严的包公铜像矗立马路中央。融入包公元素的各种标牌在肥东街头随处可见,公交站牌也投入了包公故事公益广告。肥东店埠河公园内,嵌入包公生平、包公家训、包公精神、包公明志诗等内容的布景多达100多处。
推陈出新,弘扬包公精神
包公精神,千年流传、熠熠生辉,是中华文明史上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。包公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,以儒家中孝、仁、忠、信、智为主要做人准则,在26载为官仕途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民为本、忠心为国,成为一代清官,成就传世千年的青天、孝肃之名。
因此,包公个人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在个体上的具现,包公文化也可以说是儒家文化在个人、治家、为官上的实现。当然,包公还在为官中综合了法家思想的法制,这在儒家思想为主、文治为主的北宋时期实属难能可贵。
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之一,也是使包公文化焕发时代魅力的必用之力。2012年,肥东县成立包公廉政文化研究会,逐步形成了一批有肥东特色的研究成果。创作了《包公故事》连环画和《包公传》《包公故事》等书籍,拍摄了《包公谣》《包公颂》等音乐电视及动漫《少年包拯》,编排了《包公折子戏》《包公打舅》等庐剧作品。
据了解,《包公打舅》是肥东县原创庐剧,讲述了包拯的堂舅仗势欺人,欺压百姓被人告上官府,包拯为了维护国法,依法惩治十大板,但念其年迈替舅受刑的故事,弘扬了包拯公正无私、清廉正直的优秀品质。从内容上看,以包公家庭私事为切入点,展现了国家法律的公正,弘扬了孝道家风、勤政为民、依法治国的优秀传统思想,切合新时代的主旋律。曾被纳入第八届全民文化月节目,在全县巡演20场,把铁面无私、公正廉洁的包公精神送到田间地头。
此外,肥东县结合龙灯、庐剧、大鼓、门歌等非遗艺术,引导民间曲艺团体及艺人编排庐剧《审米箩》《峡砚清风》、大鼓《说说刘大妈》《包公赞》、小品《不能要》等众多包公题材节目,在全民文化月、送戏下乡、中华经典诵读、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活动中表演,从而让包公形象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。截至目前,各类演出近300场次,受教育群众达30余万人次。
以创意激活资源,用文创弘扬文化。“包公故里 印象肥东”肥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已经举办过两届。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均用包公文化精神创作出许多外观精巧、寓意深厚的文创作品。通过不同阅历、行业以及专业的人才优势,深层次挖掘包公文化资源,找到传播包公文化资源的创新性方法,既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开发传播包公文化资源,也可以让年青一代了解包公精神,并将其继续传承下去。
与此同时,肥东县还开展了廉政文化“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家庭”活动,借助包公文化推动廉洁文化教育入脑入心、走深走实。截至目前,该县已有省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各1个,省级廉政文化示范标兵1个、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7个,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45个。此外,肥东县还举办了“包公杯”全国书法大赛、“中国·包公散文奖”大赛、全国名家包公故里行、书法作品展等活动,以书法、文学艺术等形式,进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底蕴,丰富包公文化内涵,把包公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清晰,提升包公文化的影响力。
文化经济,推深做实品牌建设
肥东县作为包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自然景观资源,将历史文化与政治、经济、现代科技相结合起来共同发展,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,有利于建设文化肥东的美好形象。近年来,肥东更是借鉴以包公精神为代表的优秀廉政文化,建设集传统文化、生态旅游、廉政教育于一体的包公故里文化园,擦亮“包公故里”的品牌名片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弘扬包公文化,宣传魅力肥东,肥东县组织了“我从包公家乡来”大型融媒体活动,采访团的足迹远涉广东、浙江、河南、河北等包公曾经的为官之地,所到之处反响强烈。活动获中国报业“金推手经典案例奖”,为“世界包公,故里肥东”这块文化品牌宣传造势。成功推动包公出生成长地与任职地的交流,推动优秀民族传统与当今时代主题的交汇,推动特色文化与地域经济的交融。
鉴于包公文化及精神历久弥新,被赋予很多时代的意义,新时代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包公文化。肥东县一直在充分挖掘包公文化内涵,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包公文化品牌。“包公家宴”作为包公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,近年来备受瞩目,肥东县一直致力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与“包公家宴”廉政文化品牌建设有机结合,整合资源,全面提档升级“包公家宴”。
划定农村人情消费和宴席酒菜标准,引导干部带动群众破陈规、树新风。“包公家宴”菜谱规格分“家常宴席”和“礼宾宴席”,从16个菜品到18个菜品,价格从600元到800元,可以照单选择。包公家宴每道菜的名字富于寓意,充满正能量。大葱炒白干被称作“清白人生”,糯米挂面圆被称作“圆梦小康”,蒸米粉肉被称作“蒸蒸日上”……猜菜名,成了肥东餐桌上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。
目前,在肥东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“包公家宴”已经成为享誉安徽省的廉政文化品牌与餐饮品牌,走进肥东县各大餐饮饭店、机关食堂,纳入公务接待标准,也以“流动宴席”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。如今还配备了15家专门的食材基地,从源头上为群众守护食品安全。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将闲置的学校、厂房等资源利用起来,升级改造为“包公家宴大(小)食堂”,为群众的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提供了“新去处”。
此外,从制定菜谱、设立食材基地、建立食堂、成立理事会和志愿服务团队,已形成“农户申报—理事会备案—理事会成员上门指导—执行包公家宴”一整套红白喜事流程。现在“包公家宴”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,实现产业化发展,正在朝着规模化方向前进。